验光师分为初级、中级、高级、技师,级别越高技术越高,到眼镜店验光要查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才能放心验光,只凭借经验验光有时会存在误差较大的情况。
据数据统计显示,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3.6%,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、低龄化趋势,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。*强调,近视防控是国家战略,需要全民行动。
那么儿童青少年为什么要进行近视防控?有什么意义呢?
为什么要进行近视的防控,主要是现在我国的近视发病率非常的高,特别是青少年当中,青少年一旦发生近视,近视度数往往不稳定,很有可能会增长的特别快,一旦增长成高度近视,
就容易引起眼底病变,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,并且可能会存在眼底的变性或者裂孔,甚至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产生。如果高度近视时间过长,很容易引起视网膜的萎缩,
引发致盲风险,并且过程是不可逆的。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延缓近视发病的年纪,降低高度近视发展的可能性是很有必要的。
很多家长带宝宝做视力筛查时,儿保医生提到了儿童的远视储备这个概念?什么是远视储备?
一般情况下,新生儿的视力较弱,其眼轴较短,且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。孩子到了3至4岁的时候,双眼会伴随2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。随着生长发育,眼球的前后直径相应延长,即眼轴不断增长,
视力逐渐趋于正常。孩子长到7-8岁的时候,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了,眼轴的大小已接近了成人水平,这时候这种生理性的远视就基本消失了,这一个过程被称为“正视化过程”。
学龄前的孩子都会有生理性远视,称作远视储备,它是孩子的视力“银行”,如果远视储备长期不足,平常近距离用眼过多,用眼习惯不好,就很有可能发展为近视。
远视储备和预防近视有什么关系呢?
6~7岁的孩子正常应该有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。如果婴幼儿期不注重近视防控,不给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,尽管刚上小学时孩子不近视,但由于远视储备长期不足,
很容易在小学期间发生近视。所以,学龄前期,才应该是近视防控的“主战场”。
7-8岁以后,如果儿童眼轴发育正常,孩子则会保持正视的屈光状态。然而,由于青少年儿童眼肌调节能力强,眼球发育快,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。
有些孩子因为过度用眼等不良的用眼习惯,非常容易导致眼轴继续过快增长,远视储备下降,达不到正常年龄该有的远视储备,这就是眼睛发出的一个信号:眼睛正在往近视方向发展。所以,
远视储备就像一个“银行”,储备的远视度数就是“银行”里的存款,如果视力资源消耗的越早越快,孩子患近视的时间越早、度数越高。
研究指出,6~14岁发生近视的儿童屈光度及眼轴年增长值在近视发病前4年已**保持正视者,且逐年升高。在发病前1年时增长值较大为-0.81 D和 0.23 mm,发病后稍降。
所以莫要等到孩子真的近视了再后悔莫及,早发现,早预防,是亘古不变的真理!
儿童如何避免过早地消耗远视储备?
1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
建议从孩子3岁幼儿园阶段起,建立屈光发育档案。通过定期复查视力、屈光度、测量眼轴、角膜曲率等,可综合全面评价儿童的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。
2、户外活动
孩子在户外活动是避免远视储备过度消耗的较佳途径,能有效预防近视。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2小时以上、每周10小时以上,可让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大幅降低。
3、养成科学的读写姿势
孩子要从小养成科学的读写姿势。眼睛与书本距离约为一尺、胸前与课桌距离约为一拳、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约为一寸,切勿躺着看书。在室内学习时,要确保有充足而优质的光源。
4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
电子产品使用,单次不宜**过15分钟,每天累积不宜**过1小时。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-40分钟后,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。年龄越小,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短。